从车站广场沿步行桥西望,可一瞥游客中心的洞门。
照片 © Pu Miao
从现有步行桥西望。其延伸段采用了与桥相同的地面材料,栏杆等。远处二层广场半被混凝土墙遮掩。
照片 © Pu Miao
从自行车坡道望建筑东南角。画面右边二层是现有步行桥的延伸段,连接绿色铝穿孔板墙后的二层广场。
照片 © Pu Miao
从现有步行桥延伸段西望二层广场。
照片 © Pu Miao
二层广场及浅水池,穿孔墙强调了灰空间与精致感。
照片 © Pu Miao
二层广场西边的圆洞门展现公园中景观,浅水池好像铺就一条幻想中的入园道路。
照片 © Pu Miao
二层广场上空的钢木花架, 远处开口开向大楼梯。
照片 © Pu Miao
从二层广场望大楼梯及花架。
照片 © Pu Miao
从建筑西北角望三层高花架下的大楼梯。
照片 © Pu Miao
从大楼梯望建筑北立面西段。 混凝土墙后是二层广场及浅水池。木墙面的公共厕所嵌套在架空的一层空间中。
照片 © Pu Miao
建筑西北面外观,水边是游艇码头。
照片 © Pu Miao
建筑西立面
照片 © Pu Miao
建筑西南面外观
照片 © Pu Miao
建筑南侧的电梯塔
照片 © Pu Miao
建筑南立面西段。绿色铝穿孔板墙后是二层广场及浅水池。建筑前的地面广场将用做马车候车。木墙面的公共厕所嵌套在架空的一层空间中。
照片 © Pu Miao
建筑西端南立面。左面玻璃圆柱体内为导游, 将用做展示及纪念品销售。右为公共厕所。
照片 © Pu Miao
圆形平面的导游空间与西立面上的圆形洞门相呼应, 将用做导游展示及纪念品销售。
照片 © Pu Miao
架空的一层,远处为从二层广场下来的大楼梯。左为公共厕所。
照片 © Pu Miao
从游客中心一层东端西望。屋顶是现有步行桥的延伸段,连接二层广场。屋顶下的空间将用为自行车出租。
照片 © Pu Miao
二层广场及浅水池,穿孔墙使墙外景观被部分渗透入墙内。
照片 © Pu Miao
总平面
图纸 © Pu Miao
一层平面
图纸 © Pu Miao
二层平面
图纸 © Pu Miao
剖面
图纸 © Pu Miao

星溪公园游客中心

 回到项目列表
位置
Xingxi Park, Xincheng Road, 昆山, 中国
年份
2017
客户
Kunshan City Construction Investment and Development Co. Ltd.
团队
Pu Miao
结构
上海源规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
给排水, 电气
上海远东建筑设计院

一扇诱惑人的大门

昆山市西邻阳澄湖,东与上海接界。从1990年代开始, 她从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快速转化为一个现代化工业制造中心。在这个过程中, 城市也向周边不断扩大。就是在远离中心城区西面9公里的阳澄湖畔,也可以看见成片的小别墅住宅区。记得那是2010年的7月底, 昆山城投的负责人把我找到湖边, 向我描述了他要赶在私人住宅占满水边之前,在湖畔建设一系列公共休闲空间的计划。从昆山中心城区到阳澄湖有两条东西走向,大致平行的高速铁路通过(北为京沪高铁,南为沪宁城际铁路)。他提出要在这两条高铁之间约300-500米宽的空地上建设一个长约3公里,面积约140公顷的线型公园。星溪公园在西端最终与阳澄湖湖畔公园汇合,在东端则到高铁阳澄湖站为止。就在这个东端点上,城投邀请我设计公园的游客中心。

我觉得一个理想的游客中心首先应凸显该地的景观,让人对进一步探索产生兴趣。而不是用奇巧的外形来表现建筑自己。星溪公园的基本概念很有逻辑,就是把原来只能从列车上扫瞄一下的所谓“绿地”废物利用, 转化为城市居民周末的休闲健身场所。如果说前者是在地广人稀的美国大量高速公路旁常见的做法,后者则是对长江三角洲高密度城市寸土如金现状的创造性对策。星溪公园的景观设计也很朴素, 不搞苏州园林或人工娱乐设施,而是简单地将基地上原来就星罗棋布的鱼塘,河道连接起来,形成一条以江南农村乡土植物为特色的湿地带。然后充分利用公园3公里长的线型平面,在其中布置了多个成本低廉的慢行锻炼系统, 包括步行道, 约7公里长的自行车道, 游艇航道, 计划中还考虑了马车游览。这是非常切合中国现代工业化城市居民主体的需要的。

游客中心如何来向公众呈现这一片貌不惊人的乡土风景呢? 基地现状为建筑设计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条件。基地东面是沪宁城际铁路阳澄湖车站广场,两者之间被下沉的南北走向新城路所分隔。其上建有一座步行桥, 桥面离基地地面约4.45米。由于车站广场已经与附近主要道路的人行道,自行车道,及多个公交系统有无障碍连接,我们因此将游客中心的主入口定在车站广场侧的步行桥头,而不是传统的基地周边地面上。这样游客进入中心时是在二层,正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居高临下,俯瞰公园的好机会。并采用了三个先抑后扬的”悬念”处理来加强访客的感受。首先,73米长的步行桥西端又增加了一条18.7米的延伸段, 采用与步行桥相同的立面模数,地面材料及栏杆。人们在上桥前只能一暼远处的游客中心,会产生某种好奇心。但他们必须走完这段92米长“走廊”后才能进入一个二层广场。广场周边用3-5米高的穿孔铝板及清水混凝土墙环绕。上空6-7米高处并覆盖花架, 使广场成为一个半室外的“大厅”,游客暂时看不清楚周边环境。只在正对公园的西墙上开有一扇近9米直径的半圆洞门, 公园内的景观到这里终于向游客展现自己。相信通过这两个前奏,即使是朴素的乡土景观,也会在游客眼中格外夺目。在洞门前是一个浅水池, 它的反射水面好像铺就一条幻想中的入园道路。但游客实际上必须向右转, 通过一个室外大楼梯下到一层,那里才是多条入园道路的真正起点。这一短暂的等待,相信会在游客心中第三次产生悬念,增强他们对公园景观的向往。

建筑的一层大部架空,以方便公园保养车辆穿过建筑。游客中心的所有常规功能均在这里解决。一层西端为一玻璃圆柱体,内将用做导游展示及纪念品销售。 在这里游客会发现刚才在二层看到的半圆洞门,其实是一个正圆形开口的上半。它与导游的圆形平面形成了有趣的呼应。一层东端(步行桥延伸段的下面)将用作出租自行车的停车场,它有自己的借还车出入口。一层的中部则是木板墙面的公共厕所,被做成一个上部与二层楼板脱开, 嵌套在一层空间中的独立体块, 以强调二层的悬浮感。建筑西端悬挑在公园水面上, 其南北两处水岸各设一游艇码头。建筑南面的地面广场则将用做未来的游览马车候车处。最后, 建筑南北两边各与公园的步行/自行车环道相接。使中心成为线型公园中多条慢行锻炼系统的总出发点。

建筑两层的内容大不相同, 是希望在满足功能需要的前提下, 能为公众提供一点精神上的享受。近年来建成的不少游客中心把自己降低到商场,饭馆的层面。相信日益成熟的我国城市中产阶级对公共空间的要求将会很快超越吃喝或肉体刺激的层面。本工程在试开放的几年中, 看到有好多场婚礼自发地在此举行。而且其对空间的使用都采用同一顺序:新人从步行桥过来,在二层广场的水池前拍照留念, 然后从大楼梯下去。这说明只要我们把从设计到管理的工作做到家, 公众完全知道如何创造公共空间的最好使用方式。

施工中有人问我, 为什么要在二层广场的水池中设计一个内栽少许水生植物的花盆?我的意图是洞门及水池中的景观虽然好看,但尺度太大, 与个体观众缺少联系。希望这几棵水草能让渺小的个人在这个宏大世界中也能找到他/她自己的位置。

发表
Archdaily.com,《新建筑》(2/2018)

以下出品方的其他项目 Pu Miao

阳澄湖公园游客中心
昆山, 中国
阳澄湖公园景观建筑
昆山, 中国
朱亭堂
株洲, 中国
山地别墅
苏州, 中国
思常路茶室
昆山,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