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回到项目列表- 位置
- Beijing, 中国
- 年份
- 2016
- 客户
-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 团队
- Maria Francesca Origa, Hugo Ríos, Binke Lenhardt, DONG Hao, Sidonie Kade, Irene Solà, Dian Tang, Natalie Bennett, Libny Pacheco, Brecht van Acker, CHENG Si, Alex Chen, WANG Xudong
- LDI
-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AD)
基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强调互动、启发和个性化的教学精髓,BIAD国际工作室Crossboundaries预见到未来教育的需求,同时亦突破现有中国教育的局限和桎梏。Crossboundaries在学校现有的土建及结构基础之上,提出一系列可实现的调整和再设计,从而对学校长期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持。
增进交流和模糊界限
教与学的动力建立在热情之上,也是学校和学生成长发展的必备要素。为将校园打造成承载教学热情的多元舞台,Crossboundaries对原有教室进行系统的优化,提升了教室格局并加入了例如音乐、艺术等主题的功能区域。具体手法包含移除部分隔墙、加入开窗,对空间进行一系列调整优化。一切设计都着眼于两个关键点:增进交流和模糊不同功能主题之间的界限。为了提供更多休息和分享交流的场所,整个空间被置入了一系列多用途元素,例如功能墙,导视性标志颜色,增强视觉连接以及空间连通性。
常规的走廊和教室现在被重新定义了形式和功能。为了鼓励来往学生的交流和互动,墙体间被嵌入了储物柜和壁龛座椅。教室则被重构为新的形式,把焦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上,并在不同主题和活动之间得到兼容并进。死板单一的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明亮的灯光,高度不一的天花,以及不同的垂直工作平面与折叠墙——不同的区域被从新界定,整个建筑焕然一新。
艺术、音乐和体育几个科目空间上相互渗透,彼此关联,形成灵动而又严谨的对话。首先在艺术区,高度提升至两层,空间上和体育大厅相互连接;天花上的灯条影射了屋顶上的跑道形状,两个科目空间在形态上相互呼应。体育教室和开放式艺术空间相互连通,同时具有一组可从艺术区直接眺望体育馆内部的开窗。除此之外,多功能厅上方外部的空间,正是体育场的观众看台;而看台两边,一侧为图书馆,另一侧是学生户外活动的体育场。艺术、音乐和体育几个部分相互连接,不再独立分割。图书馆的坐席与多功能厅的天花在形态上也巧妙地相互结合。